010-51164634
联系我们:
重点科研成果
◇ 专题丨全国工业固废CO₂矿化技术沙龙活动
来源: | 作者:固废研究中心 | 发布时间 :2025-04-19 | 101 次浏览 | 分享到:


各有关单位:

为促进工业固废CO₂矿化技术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推进碳矿化技术的产业化转化,现定于2025年5月17日合肥举办全国工业固废CO₂矿化技术沙龙。本次活动聚焦碳矿化技术攻坚难,采用“技术分享+案例剖析+开放交流”模式,打造高效务实的技术交流平台。现将活动详情通知如下:

1. 活动目标

技术分享:促进工业固废CO₂矿化领域的最新成果与产业化案例交流分享,助力碳矿化技术从实验室到产业化落地的进程。

交流合作:聚焦碳矿化技术发展中的技术瓶颈与产业化挑战,搭建产学研用多方交流平台,共寻可行的解决方案与产业化路径。

标准制定:凝聚行业力量,推动碳矿化技术相关标准的制定,助力行业规范发展。

2. 主要议题

1)多源固废碳矿化活性差异的协同机制及调控方法;

2)固废碳矿化建材产品的性能缺陷与耐久性提升路径;

3)规模化装备的能效突破与矿化反应传质效率的可控调节;

4)标准体系缺失对碳矿化技术产业化的影响。

3. 活动信息

时间:2025 年 5 月 17 日

地点:合肥市安徽高速开元国际大酒店

主办单位: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浙江大学、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协办单位:北京耐尔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4. 报名方式

诚邀对工业固废碳矿化技术感兴趣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投资机构及政府代表等,点击下方链接报名:

图片

5. 联系我们

王   鑫: 19921314665(微信同号)

潘   栋: 18810191728(微信同号)

6. 同期活动


图片


第三届固废利用与低碳土木工程材料学术与技术交流大会将于2025年5月16日至18日,在安徽高速开元国际大酒店召开!大会聚焦钢渣、煤矸石、磷石膏、“新三废”等各类固废的规模化利用:

其中,全国工业固废二氧化碳矿化技术发展论坛精心策划了近30场精彩报告,重点围绕CO2捕集和矿化利用技术、CO2矿化技术在低碳建材中的应用、CO2矿化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CO2矿化技术的标准化体系与产业实践等方向,众多前沿技术争相亮相,行业精英齐聚一堂,共同探索CO2矿化技术的无限可能。

碳矿化论坛报告速递

1. 工业蓝碳——混凝土二氧化碳矿化增汇机制与强化方法

——浙江大学 王涛教授

2. 多源固碳轻质土技术与应用

——东南大学 刘松玉教授

3. 固碳混凝土材料及制品开发与应用

——香港理工大学 申培亮教授

4. 多固废协同固碳制备低碳胶凝材料关键技术研究

——南京理工大学 莫立武教授

5. 早期碳化技术制备高强钢渣混凝土的基础研究

——香港城市大学 冼向平教授

6. 电化学水泥熟料前驱体制备协同二氧化碳捕集转化

——重庆大学 潘哲飞教授

7. 碳矿化材料理论与技术应用研究

——暨南大学 林忠财教授

8. 碳酸与甲酸复合酸化对钢渣的协同稳定机理研究

——山西大学 周新星教授

9. CO2捕集与固碳技术研究及面临挑战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陆诗建研究员

10. 碳矿化胶凝材料制备和应用技术开发用

——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郑永超教高

11. 分布式碳捕集与固废碳封存高值化应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刘超教授

12. 再生混凝土微粉固碳-高值化利用研究

——深圳大学 占宝剑副教授

13. 多源固废矿化固定二氧化碳制备绿色低碳新材料

——长三角国创中心有机功能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所   郦怡主任

14. “双碳”背景下建筑材料绿色低碳化技术及工程应用

——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黄天勇正高

15. 煤矿固碳充填关键技术与先导性试验示范

——西安科技大学 刘浪教授

16. 高温高湿碳化环境的CO2精确采集

——北京耐尔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张卉伊董事长

17. 基于离心粒化的高温改性钢渣余热回收及深度固碳

——重庆大学 吴君军副教授

18. 光催化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污染物净化协同碳封存性能提升机制

——河北大学 刘冠宇副教授

19. 钢铁行业固废矿化利用CO2技术研究

——北京科技大学 李佳洁副教授

20. 题目待定

——同济大学 赵增丰研究员

21. 预拌混凝土二氧化碳矿化技术应用与实践

——清捕零碳科技有限公司  应姗姗技术总监

22. 固碳再生混凝土的耐久性及硫酸根离子传输路径研究

——重庆科技大学 李杰鸿讲师

23. 多步骤协同固碳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

——上海理工大学 刘琼副教授

24. 工业固废矿化活性识别与产业化路径设计

——同济大学 李晨助理教授

25. CO2矿化粉煤灰前后理化性质与火山灰活性差异内在机理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崔勇助理研究员

26. 基于孔隙重构的多孔介质充填体固碳-力学-热障效应协同增强方法

——河南理工大学 杨柳华讲师

27. 固碳蒸压加气混凝土矿化技术研究与应用定

——长安大学 吕晶教授

28. 生物炭尺寸效应对土壤固碳减排的影响及微观机制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王琳讲师



       以上报告排名不分先后,更多精彩报告持续更新中……